文 /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亮
实习生 李嘉欣
近日,chatGPT 火爆出圈,广受国内外各领域关注。在教育领域也出现很多声音——教师未来是否会被取代?学生的培养方式是否会被颠覆?亮相即出圈的 chatGPT 会带给教育领域哪些影响?为此,记者采访了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博士生导师胡小勇教授。
记者留意到,chatGPT" 火 " 了后,很多人对其进行了 " 拷问 " 式的测试。胡小勇指出,chatGPT 作为基于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能够调用海量数据、内容生成的功能异常强大,对于一般性问题给出的答案确实超过了相当一部分人的认知水平和资料处理算力,能够为学生答疑解惑建立有价值的线索。
然而,胡小勇也表示,这种程式化的 " 拾万人之牙慧 " 就如同四平八稳的强大 " 八股文 "、应试套路的 " 万能公式 ",它在面临复杂多变的真实情境时,很多时候都难以对问题做出精准应答,也缺乏创造性和独到见解。此外,它对问题真假的判断也缺乏洞察力,面对网友提出的刁钻难题经常答非所问,甚至在人为施压后易于作出认知妥协,会生成 " 讨好式 " 的错误答案。
胡小勇分析称,人工智能是基于大数据和算法、算力的,归根结底其本质还是 " 机算 ",例如 chatGPT 就是在海量语料库和数据库中进行语义处理。这和灵感喷涌、灵光一现、电花石火、独辟蹊径的创新式 " 人计 " 是不一样的。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人工智能研究院致力于研究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问题,一直持续研究和关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教育人工智能伦理内涵、智能技术支持的师生培养等方面。胡小勇说," 此前,阿尔法狗、元宇宙等曾给我们带来过闪爆式的震撼,但也逐渐‘回潮’归于理性。可以预见,未来类似 chatGPT 这样的人工智能技术将会越来越多。我们对人工智能的认识,既需要高度重视,同时也要有理性的把握。让子弹飞一会儿,要有自己的价值定力去适应新技术。"
chatGPT 对教育领域有哪些影响?胡小勇认为,chatGPT 强大的功能能给大规模体量的学生提供很多个性化学习的机会,但同时也需要教育者、学习者首先能够正确认识人工智能的作用。" 人工智能最重要的是为我们赋能,而不能被误用或滥用,更不能是不合法、不合理地使用。"
就基础教育领域而言,关注人工智能应用在中小学实际上并不是一个新的问题,此前 " 双减 " 政策中就提及要治理中小学生滥用 " 拍照搜题 " 这一现象。" 拍照搜题等绝不应成为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的终极目标,否则只是适得其反、本末倒置。" 胡小勇认为,盲目使用类似拍照搜题、chatGPT 等智能技术,会严重惰化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 虽然通过使用智能工具在表面上能把作业做得又快又准确,但这种做法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来说影响是消极的,用百度直接搜答案和用人工智能直接给答案,本质上都是不可取的。在形成思维能力、培养价值观、掌握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阶段,该人做的事情就不应该由人工智能来代替。"
在高等教育层面,胡小勇介绍说,chatGPT 也可为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学习者提供丰富的个性化答疑和提供问题的分析框架,但是面向未来复杂多变的挑战,高等教育要培养创新性的人才,学生要有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形成自己独特的高阶能力。
然而,chatGPT 给出的答案是基于固定算法和目前世界已有的观点、数据、信息来生成内容的,本身并不具备真正的独特创造力,例如用 AI 工具生成唐诗宋词,看起来很厉害,但是却缺少人的 " 灵光乍现 "。" 同时,内容生产永远都具有时代性,会随着时代的变化生产新的作品,产生新的时代价值,这是人类智慧的体现。"
胡小勇强调,在人工智能浪潮中,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占领两个 " 价值高地 ",才能突破限于工具层面 " 一惊一乍 " 的认识天花板,其一是人工智能伦理诚信建设,其二是学习者高阶思维培养。
" 技术应该为人合理、合法地使用。" 胡小勇指出,要理性看待人工智能及其应用,要注意数据案例、伦理规范和学术诚信的问题,要向学生明确,用人工智能作弊和代考答题是失信行为。" 决定技术价值的往往是设计者和使用者,而不是技术功能本身 "," 在技术上的能做,并不等同于在伦理上可做 "。他呼吁要有序规范人工智能技术的教育应用,引导师生形成正确的智能教育价值观。
" 育人的根本在立德,教育关乎到人性和人本的问题,不是 AI 可以简单替代的。" 胡小勇进一步指出,面对人工智能带来的职业压力,教育从业者要明确自己安身立命的看家本领。对待培养智能时代的新人,要承担好三重任务——一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塑造,二是引导人机协同的融合互补共存,三是关注培养学生的高阶能力培养。教育是点燃人的火焰,而不是做数据的机械投喂,这些都需要发挥教师的创造能动性。 (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
来源 | 羊城晚报 · 羊城派
责编 | 秦小杰